NA3 尼帕病毒 (NiV) (ICD-10:A98.8)

22 1 月, 2025

Back
Featured image for “NA3 尼帕病毒 (NiV) (ICD-10:A98.8)”

介绍

尼帕病毒(NiV)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可导致人类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和脑炎。1998年首次在马来西亚被发现,自那以后在南亚和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出现过病例报告。[1]该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如猪或果蝠)或食用受污染的食品传给人类。[2]本指南的目的是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关于尼帕病毒的症状、原因、诊断步骤、可能的干预措施及患者教育的全面概述。

代码

  • ICPC-2 代码: NA3 尼帕病毒 (NiV)
  • ICD-10 代码: A98.8 其他特指的病毒性出血热

症状

    • 发烧:高烧是尼帕病毒感染的初期症状之一。发烧可能伴有寒战和身体酸痛。

[3]

  • 头痛:严重的头痛是尼帕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头痛可能持续并随时间加重。
  • 呼吸系统症状:感染尼帕病毒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如咳嗽、喉咙痛和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

 

[4]

  • 脑炎:尼帕病毒可导致脑部炎症,引发症状如精神混乱、定向障碍和癫痫发作。

 

[5]

  • 恶心和呕吐:一些感染尼帕病毒的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和呕吐。
  • 肌肉疼痛:肌肉疼痛,也称为肌痛,是尼帕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
  • 疲劳:感染尼帕病毒的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疲劳和虚弱。

 

Artboard 1 copy 2 21

原因

    • 与感染动物直接接触:尼帕病毒可通过与感染动物(如猪或果蝠)直接接触传给人类。

[6]

  • 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尼帕病毒还可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如生椰枣汁)传给人类[7]

 

诊断步骤

病史

    • 收集患者近期旅行历史的信息,包括是否访问过尼帕病毒爆发的地区。
    • 询问是否有动物接触,特别是猪或果蝠。
    • 询问患者可能出现的任何症状,如发烧、头痛、呼吸系统症状或神经系统症状。

[8]

体格检查

    • 进行彻底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任何表明呼吸或神经系统受累的体征或发现。
    • 寻找发烧、呼吸窘迫、精神状态改变和神经缺损的迹象。

[9]

实验室测试

    • 核酸扩增测试(NAAT):NAAT可用于检测呼吸道分泌物或脑脊液中尼帕病毒RNA的存在。
    • 血清学:血清学测试可用于检测患者血液中尼帕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存在。
    • 聚合酶链反应(PCR):PCR可用于扩增和检测临床样本中的尼帕病毒RNA。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ELISA可用于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尼帕病毒特异性抗体。

[10]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光:可能进行胸部X光以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并查找任何肺炎或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的迹象。
  • CT扫描或MRI:可能进行脑部的CT扫描或MRI以评估神经系统受累程度,并查找任何脑炎的迹象。

其他测试

  • 腰椎穿刺:可能进行腰椎穿刺以收集脑脊液进行分析,包括测试尼帕病毒RNA的存在。
  • 脑电图(EEG):可能进行EEG以评估脑功能,并查找任何表明脑炎的异常。

后续和患者教育

  • 应密切监测诊断为尼帕病毒的患者,观察症状是否恶化或是否出现并发症。
  • 向患者提供关于感染控制措施重要性的信息,如手部卫生和避免接触感染动物。
  • 教育患者关于尼帕病毒感染的潜在长期影响,如神经系统后遗症,以及持续随访护理的必要性。

Artboard 1 copy 23

可能的干预措施

传统干预措施

药物:

尼帕病毒(NiV)前5种药物:

  1. 利巴韦林
    • 费用:每疗程100-500美元。
    • 禁忌症:对利巴韦林过敏、严重贫血或肾功能不全。
    • 副作用:恶心、呕吐、贫血。
    • 严重副作用:溶血性贫血、肝毒性。
    • 药物相互作用:未报告。
    • 警告: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血红蛋白水平。
  2. 强化支持护理
    • 费用:因所需护理水平不同而异。
    • 禁忌症:无。
    • 副作用:无。
    • 严重副作用:无。
    • 药物相互作用:无。
    • 警告:无。
  3. 解热剂(如对乙酰氨基酚):
    • 费用:每疗程5-10美元。
    • 禁忌症:对对乙酰氨基酚过敏、严重肝病。
    • 副作用:按规定使用时无。
    • 严重副作用:无。
    • 药物相互作用:未报告。
    • 警告:请勿超过推荐剂量。
  4. 抗惊厥药(如苯巴比妥、丙戊酸):
    • 费用:30天的供应量为10-50美元。
    • 禁忌症:对药物过敏及肝病。
    • 副作用:嗜睡、头晕和恶心。
    • 严重副作用:肝毒性、胰腺炎、Stevens-Johnson综合征。
    • 药物相互作用:很多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尤其是与其他抗癫痫药。
    • 警告: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药物血浓度。
  5. 抗病毒治疗(如奥司他韦):
    • 费用:5天疗程为50-100美元。
    • 禁忌症:对奥司他韦过敏和严重肾功能不全。
    • 副作用:恶心、呕吐和头痛。
    • 严重副作用:无报告。
    • 药物相互作用:未报告。
    • 警告:出现症状后尽快开始治疗。

替代药物:

  • 恢复期血浆疗法:给予从尼帕病毒康复患者中提取的血浆。
  • 费用:因供应和地点而异。
  • 实验性抗病毒药物:多种实验性抗病毒药物正在研究中,以评估其对尼帕病毒的潜在有效性。费用:因供应和临床试验参与而异。

外科手术:

  • 没有专门针对尼帕病毒感染的外科手术。

替代干预

  • 支持性护理:提供支持性护理,如静脉输液、氧疗和并发症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成本:根据所需护理水平有所不同。
  • 实验性治疗:正在研究各种实验性疗法,如单克隆抗体和抗病毒肽,来探讨其对尼帕病毒的潜在效果。成本:根据可用性和临床试验参与情况而有所不同。
  • 传统医学:一些传统药物,如草药和中药,被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成本:根据具体治疗和可用性而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干预

  • 感染控制措施:教育患者关于手部卫生的重要性,避免与感染动物接触,以及安全的食品处理和准备方法。成本:很少。
  • 休息和补充水分:鼓励患者多休息和补充水分,以支持其免疫系统。成本:很少。
  • 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均衡的饮食,以支持其免疫系统和整体健康。成本:根据具体饮食要求而有所不同。
  • 心理支持: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带来的情感和心理影响。成本:根据心理健康服务的可用性而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所提供的费用范围是大致估计值,可能因地点和干预措施的可用性而有所不同。

Artboard 1 22

Mirari冷等离子替代干预

了解Mirari冷等离子

  • 安全且无创的治疗:Mirari冷等离子是一种针对各种皮肤状况的安全且无创的治疗方法。无需切口,降低了疤痕、出血或组织损伤的风险。
  • 高效去除异物:Mirari冷等离子通过降解和解离有机物促进皮肤中异物的去除,使得更容易到达并提取。
  • 减轻疼痛与舒适:Mirari冷等离子具有局部止痛效果,可在治疗过程中提供痛感缓解,使患者更加舒适。
  • 感染风险降低:Mirari冷等离子具有抗菌特性,能有效杀灭细菌,减少感染风险。
  • 加速愈合与最小化疤痕:Mirari冷等离子能刺激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缩短愈合时间并最小化疤痕形成。

Mirari冷等离子的处方

 

轻微 中度 严重
模式设置: 1(感染)
位置: 局部
早晨: 15 分钟,
晚上: 15 分钟
模式设置: 1(感染)
位置: 局部
早晨: 30 分钟,
中午: 30 分钟,
晚上: 30 分钟
模式设置: 1(感染)
位置: 局部
早晨: 30 分钟,
中午: 30 分钟,
晚上: 30 分钟
模式 设置: 2(伤口)
位置: 7(神经系统及耳鼻喉)
早晨:15 分钟,
晚上:15 分钟
模式 设置: 2(伤口)
位置: 7(神经系统及耳鼻喉)
早晨:30 分钟,
中午:30 分钟,
晚上:30 分钟
模式 设置: 2(伤口)
位置: 7(神经系统及耳鼻喉)
早晨:30 分钟,
中午:30 分钟,
晚上:30 分钟
模式 设置: 3(抗病毒)
位置: 6(咽喉、淋巴及甲状腺)
早晨:15 分钟,
晚上:15 分钟
模式 设置: 3(抗病毒)
位置: 6(咽喉、淋巴及甲状腺)
早晨:30 分钟,
中午:30 分钟,
晚上:30 分钟
模式 设置: 3(抗病毒)
位置: 6(咽喉、淋巴及甲状腺)
早晨:30 分钟,
中午:30 分钟,
晚上:30 分钟
模式 设置: 7 (免疫)
位置: 1 (骶骨)
早晨:15分钟,
晚上:15 分钟
模式 设置: 7 (免疫)
位置: 1 (骶骨)
早晨:30分钟,
中午:30分钟,
晚上:30分钟
模式 设置: 7 (免疫)
位置: 1 (骶骨)
早晨:30分钟,
中午:30分钟,
晚上:30分钟
总计
早晨: 60 分钟 约为 $10 美元,
晚上: 60 分钟 约为 $10 美元
总计
早晨: 120 分钟 约为 $20 美元,
中午: 120 分钟 约为 $20 美元,
晚上: 120 分钟 约为 $20 美元,
总计
早晨: 120 分钟 约为 $20 美元,
中午: 120 分钟 约为 $20 美元,
晚上: 120 分钟 约为 $20 美元,
常规 治疗 为期 7-60 约为 $140 美元 $1200 美元 常规 治疗 为期 6-8 约为 $2,520 美元 $3,360 美元
常规 治疗 为期 3-6 约为 $5,400 美元 $10,800 美元
Location note miraridoctor 1
  • 局部 (0)
  • 骶骨 (1)
  • 前列腺与子宫 (2)
  • 肾、肝脏和脾脏 (3)
  • 心脏、胆汁和胰腺 (4)
  • 肺 (5)
  • 喉咙、淋巴和甲状腺 (6)
  • 神经系统和耳鼻喉 (7)

使用 Mirari 冷等离子设备有效治疗尼帕病毒(NiV)。

警告:Mirari 冷等离子专为人体设计,不含任何人工或第三方产品。与 Mirari 冷等离子结合使用其他产品可能会导致不可预测的效果、危害或伤害。请在将 Mirari 与其他产品结合使用之前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步骤 1:清洁皮肤

  • 首先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或温和的肥皂和水清洗皮肤受影响区域。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拍干该区域。

步骤 2:准备 Mirari 冷等离子设备

  • 根据制造商的说明,确保 Mirari 冷等离子设备已充满电或更换了新电池。确保设备干净且能正常工作。
  • 使用电源按钮打开 Mirari 设备或按照设备提供的具体说明进行操作。
  • 某些 Mirari 设备可能具备可调节的强度或治疗时间设置。根据您的需求和推荐的指导准则,遵循制造商的说明选择合适的设置。

步骤 3:使用设备

  • 将 Mirari 设备直接接触皮肤受影响区域。轻轻滑动或保持设备在皮肤表面,确保均匀覆盖受影响区域。
  • 缓慢以圆周运动移动 Mirari 设备或遵循用户手册中规定的特定模式。这有助于确保彻底覆盖治疗。

步骤 4:监控和评估:

  • 记录您的进展情况,并评估 Mirari 设备在管理尼帕病毒(NiV)方面的效果。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注意到不良反应,请咨询您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

注意

本指南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疗专业人士的建议。始终咨询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或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以获取个人建议、诊断或治疗。不要仅依靠此处提供的信息做出有关您健康的决策。使用此信息需自担风险。本指南的作者及任何关联实体或平台不对基于本内容产生的任何可能的不良影响或后果负责。

Mirari 冷等离子系统免责声明

  • 用途:Mirari 冷等离子系统是一种设计供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使用的二类医疗设备。它已注册可用于泰国和越南,不适用于这些以外的地区。
  • 信息用途:设备提供的内容和信息仅用于教育和信息目的。它们不能替代专业的医学建议或护理。
  • 结果可变:虽然该设备已批准用于特定用途,但个体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不声称或保证具体的医学结果。
  • 咨询:在使用设备或基于其内容做出决定之前,务必咨询认证的 Mirari 远程治疗师和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以了解具体协议。
  • 责任:通过使用此设备,用户承认并接受所有潜在风险。制造商和分销商均不承担因使用该设备而引起的任何不良反应、伤害或损害的责任。
  • 地域可用性:此设备已经获得泰国和越南 FDA 批准用于指明的用途。到目前为止,除了泰国和越南以外,Mirari 冷等离子系统尚不可供购买或使用。

参考文献

  1. Chua KB 等人,尼帕病毒:最近新出现的致命副黏病毒,《科学》。2000;288(5470):1432-1435。
  2. Luby SP 等人,食源性传播尼帕病毒,孟加拉国,《新发传染病》。2006;12(12):1888-1894。
  3. 世界卫生组织。尼帕病毒。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nipah-virus
  4.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尼帕病毒 (NiV)。 https://www.cdc.gov/vhf/nipah/index.html
  5. Goh KJ 等人,马来西亚猪农中尼帕病毒脑炎的临床特征,《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0;342(17):1229-1235。
  6. Clayton BA,尼帕病毒:一种动物源性副黏病毒的传播,《当前病毒学意见》。2017;22:97-104。
  7. Rahman MA 等人,2008年孟加拉国尼帕病毒爆发与椰枣汁有关,《媒介传播的动物源性疾病》。2012;12(1):65-72。
  8. Chong HT 等人,马来西亚尼帕脑炎爆发,Seremban 患者的临床特征,《加拿大神经科学杂志》。2002;29(1):83-87。
  9. Wong KT 等人,尼帕病毒感染:新兴副黏病毒人畜共患病的病理和发病机制,《美国病理学杂志》。2002;161(6):2153-2167。
  10. Daniels P等。 尼帕病毒感染的诊断和分子特征研究。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 2007;315:43-60。